|
氨氮超標,在污水處理的生化系統里,絕不是簡單的某個指標升高,它更像一記重拳,會直接沖擊活性污泥系統的核心,引發一連串復雜且棘手的連鎖反應。當氨氮負荷突然增高,超出了硝化菌的處理能力,系統首先會表現出硝化效率的下降。氨氮(NH?-N)無法被順利轉化為亞硝酸鹽(NO?-N)和硝酸鹽(NO?-N),開始在系統中積累。可以使用臺式污泥濃度分析儀進行測定并尋求應對之策。 高濃度的游離氨(FA)對許多微生物而言是有毒物質。它會穿透細胞膜,干擾微生物的能量代謝,尤其是對硝化菌本身的活性產生強烈抑制,甚至導致其死亡。這部分微生物的損失,會直接導致活性污泥中有效菌群數量的減少。 污泥濃度(MLSS)可能在短期內不降反升然而,一個看似矛盾的現象是,系統內的。這是一種“虛假繁榮”。其原因在于:微生物應激性分泌菌膠團細菌在受到高氨氮等毒性物質沖擊時,會分泌大量的胞外聚合物(EPS)以構筑防御壁壘。這些EPS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質,它們本身是固體物質,會貢獻到污泥濃度的測量值中,但這部分增加并非活性生物量的健康增長。 正常的硝化過程會消耗堿度并產酸。當硝化被抑制,這一產酸過程減弱,可能導致系統pH值偏高。在堿性環境下,污水中的磷酸鹽、鈣鎂離子等更容易形成無機沉淀物,混雜在污泥中,同樣增加了污泥的表觀濃度。
污泥結構與功能的惡化 如果氨氮超標狀況持續,系統將進入一個更糟糕的惡性循環,污泥的性質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最典型的特征是。高氨氮環境及其引發的EPS過量分泌,會破壞正常的菌膠團結構。絮體變得松散、輕盈、邊界模糊,難以凝聚成密實的礬花。這直接導致污泥沉降比(SV30)和污泥體積指數(SVI)急劇升高。二沉池中,泥水分離困難,大量污泥無法有效沉淀回流,要么隨出水漂走,造成出水渾濁和總固體超標,要么在池底形成難以泵送的稀薄污泥層。 當情況惡化到極致,系統將面臨崩潰。持續的高氨氮毒性會徹底瓦解微生物群落結構,硝化菌群被摧毀,異養菌群也奄奄一息。污泥失去活性,不再具有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絮體徹底解體,變成細小的、無法沉降的針尖泥。 最終結果是:反應器內的。因為一方面,污泥自身解體、死亡、礦化;另一方面,解體的微小污泥顆粒在二沉池無法被截留,大量流失。出水不僅氨氮超標,COD、SS等指標也會全面失控,整個生化處理工藝宣告失敗。 因此,在運營中,發現氨氮超標必須立刻警惕。它不僅僅是出水一個指標的問題,更是對整個活性污泥生態系統的全面挑戰,其最終指向的,正是系統核心——污泥濃度與活性的根本性破壞。
本文連接:http://www.www80066.com/newss-41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