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橡膠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處理難度大,若不經妥善處理直接排放,將對水環境造成嚴重且持久的危害。因此,對橡膠行業污水進行系統、科學的水質監測,是確保達標排放、履行環保責任的核心環節。這些需要檢測的水質參數,如同一把把“尺子”,精準衡量著污水的污染程度,主要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毒性三大類。 一、核心物理與化學綜合性指標 這類指標是評估污水整體污染負荷的基礎,能直觀反映水體的表觀狀況和有機污染程度。 化學需氧量(COD):橡膠生產中的乳膠、助劑、溶劑等含有大量有機物,COD值直接反映了水中可被化學氧化劑氧化的有機物總量。高COD污水會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導致水生生物窒息死亡,破壞生態平衡。 生化需氧量(BOD?):橡膠廢水往往BOD/COD比值較低,意味著含有大量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這對污水處理工藝提出了更高要求。 懸浮物(SS):廢水中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如膠粒、炭黑、填料(如碳酸鈣、白炭黑)等。高濃度的SS不僅造成水體渾濁,影響透光性,還會淤塞河床,并在底層形成厭氧環境,加劇污染。 pH值:橡膠工藝中使用的硫酸(凝固劑)、氨水(保存劑)及各種酸堿助劑,使得廢水pH值波動極大。過酸或過堿的污水會腐蝕管道設備,并對水生生物產生直接毒害,必須中和至接近中性(通常為6-9)方可排放。 色度與濁度:炭黑和各種著色劑的使用,使橡膠廢水常呈深黑色或其它顏色。高色度和濁度嚴重影響水體的感官性狀,即使其他指標合格,也會造成視覺污染。 二、特征污染物指標 橡膠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污水中含有一些特征污染物,這些是環境監測和風險控制的重點。 硫化物:硫化是橡膠加工的關鍵工序,過程中使用的含硫促進劑可能導致廢水中存在硫化物。硫化物在酸性條件下會生成劇毒的硫化氫氣體,對微生物和魚類有強烈毒性,同時也會腐蝕設備。 鋅(Zn):氧化鋅是橡膠硫化最常用的活化劑,大量存在于生產廢水中。鋅是水生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過量則會產生毒性,抑制微生物生長,影響污水處理系統效率,并在環境中富集。 氨氮(NH?-N):天然膠乳保鮮使用的氨水以及某些含氮助劑是廢水中氨氮的主要來源。氨氮是水體富營養化的元兇之一,其非離子形式(NH?)對魚類有劇毒。 總氮(TN)與總磷(TP):除了氨氮,廢水中可能還存在其他形式的氮和磷(來自某些助劑)。它們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關鍵限制性因素,引發藻類瘋狂繁殖,造成“水華”或“赤潮”。 石油類物質:合成橡膠的生產以石油為原料,部分工藝和設備清洗可能帶來石油類污染物。這類物質會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礙氧氣交換,危害水生生物。 綜上所述,對橡膠行業污水排放的監測是一個多維度、系統性的工程。企業不僅需要在末端安裝水質多參數在線監測設備(如pH、COD、氨氮在線儀),更需建立規范的實驗室分析體系,定期進行全面檢測。
本文連接:http://www.www80066.com/newss-41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