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的水質參數測定工作中,COD(化學需氧量)是衡量水樣中有機物污染程度的的關鍵指標。熟練掌握實驗室COD分析儀的操作,是每一位水質分析人員的基本功。本次培訓旨在確保大家能夠規范、安全、準確地完成檢測任務。 一、核心原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操作前必須穿戴好防護眼鏡:全程佩戴,防止液體飛濺入眼。 防酸手套:耐化學腐蝕,避免皮膚直接接觸。 實驗服:防止化學品污染衣物和身體。 實驗必須在通風良好的通風櫥內進行,所有廢液必須收集于專用廢液桶,嚴禁直接倒入下水道。 二、操作流程詳解 第一步:實驗前準備 儀器檢查:開機自檢,檢查COD消解儀溫度是否穩定在設定值(通常為150℃或165℃),檢查比色計或分光光度計是否校準合格。 試劑準備:重鉻酸鉀消解液,確認試劑在有效期內,無結晶析出或污染。 實驗用水:必須使用符合要求的無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 玻璃器皿清潔:所有接觸水樣的移液管、容量瓶、消解管等必須清洗干凈,避免引入有機物干擾。 第二步:樣品與試劑移取 量取水樣:用移液管精確量取2.5mL(或根據預估COD值選擇其他量程)的均勻水樣,放入潔凈的消解管中。 關鍵點:對于高氯廢水或復雜水樣,需按規范加入硫酸汞以消除氯離子干擾。 加入消解液:用專用加液器或移液管,向消解管中準確加入3.5mL的重鉻酸鉀消解液。 關鍵點:操作需平穩,防止試劑外濺。加液時盡量讓試劑沿管壁流下,與樣品充分混合。 第三步:消解反應 加蓋混勻:將消解管蓋擰緊,輕輕搖動或使用渦旋振蕩器使其混合均勻。 放入消解儀:將消解管整齊放入已預熱的消解儀中。 關鍵點:確保消解管放置平穩,防止傾倒。同時放入(用2.5mL實驗用水代替水樣)和(已知濃度的COD標準溶液)進行質控。 設定程序:設定消解時間為2小時(或根據所選方法標準),啟動消解。 第四步:冷卻與測量 冷卻:消解結束后,戴上厚手套,將消解管取出,置于試管架自然冷卻至室溫(約60-90分鐘)。 嚴禁:將熱的消解管直接放入冷水冷卻,以免炸裂或導致測量結果不穩。 測量: 比色法:將冷卻后的消解管擦拭干凈,放入比色計中直接讀取濃度值。 滴定法:將消解液全部轉移至錐形瓶,用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滴定,溶液顏色由黃色經藍綠色變為紅褐色即為終點,記錄消耗體積并計算。 COD分析是一項嚴謹的技術工作。每日實驗結束后,清潔消解儀和比色計。定期對儀器進行校準,并做好使用記錄。
本文連接:http://www.www80066.com/newss-4128.html
|